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流域6国共同发起和建立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成立6年来,中方遵循习近平外交思想,践行亲诚惠容周边的外交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同湄公河5国一道,从培育期、快速拓展期到全面发展期,共同打造了“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澜湄格局,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成为次区域合作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新机制之一,为持续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澜湄合作“金色五年”的启动之年,也是推动澜湄合作不断提质升级的关键期。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发展导向与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动能,综合发力,推动澜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政治引领推动合作机制升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格局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周边外交,遍访湄公河5国,与5国领导人数十次会见会谈,以元首外交引领澜湄合作航向。李克强总理三次出席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与澜湄5国领导人共同擘画澜湄合作蓝图,推动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在元首外交和高层交往的政治引领下,中老、中柬、中缅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继落地,成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在政治引领下,地区建立了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和各领域工作组会在内的合作架构。从确立“3+5合作框架”到进一步拓展为“3+5+X合作框架”,成立了澜湄合作国家秘书处/协调机构和各个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环境合作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农业合作中心和青年交流合作中心等六大中心也相继建立。这些机制涵盖官方、智库和民间等多个层面,为澜湄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未来5年,需要进一步处理和协调湄公河地区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关系,促进澜湄合作与东盟、三河流域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等其他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积极拓展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其参与澜湄合作,建构更广泛的国际参与和支撑体系,践行真正多边主义,进一步升级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澜湄合作机制。
发展导向推动合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澜湄6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共同的使命与追求。澜湄合作围绕发展,形成了“发展为先、务实高效、项目为本”的澜湄模式。
6年来,中国与湄公河5国的贸易稳步增长。中国成为泰国、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同湄公河5国贸易额近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3%。中国对湄公河5国直接投资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涵盖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房地产、农业等领域。中国提供“两优”贷款、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专项贷款,支持湄公河国家开展了柬埔寨暹粒新国际机场、老挝万象电网改造、越南永新燃煤电厂等40多个重大基建项目。这些都大力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截至目前,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已支持开展了600多个惠民项目。这些“小而美”的发展项目有力推动了澜湄乡村地区的发展。比如“太阳村”项目为柬埔寨和缅甸村庄引入太阳能光伏技术和设备,油茶良种选育研究项目从中国引种油茶到泰国和老挝山区,咖啡增产项目已培训超过1.1万名缅甸从业人员,助力缅甸咖啡豆产量翻番等。
未来5年,需要通过各种发展倡议或平台,推动澜湄合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首先,共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是该地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将整体推进流域发展提质增效。以澜湄黄金水道为重要平台,以产业发展重镇和重大基础设施为枢纽,辐射带动整个流域腹地整体发展。以发展战略对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市场配置优化,构建更加稳定的次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发挥产业发展重镇和重大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建立产能合作园区,形成“多国多园”,推动流域工业化整体发展。
其次,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以中老铁路开通为契机,推动澜湄地区的铁路互联互通,拓展国际贸易新通道,提升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的机遇,推动区域标准与次区域标准的对接,深化标准规则的“软联通”;依托澜湄专项基金等,开展澳门皇冠赌场_欧洲杯外围app-投注官网“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培训当地澳门皇冠赌场_欧洲杯外围app-投注官网人力资源,多渠道深化人文交流,厚植澜湄地区人民的“心联通”。
最后,打造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先行区。澜湄合作以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目标,与全球发展倡议内涵一脉相承,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重要执行载体。在减贫方面,推动减贫从局部向整体方向发展;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冷链物流运输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国标准一致化,保障食品运输安全;在抗疫和疫苗方面,推动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实施疫苗生产的技术转移和本土化,提升次区域的公共卫生水平;在数字经济方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在绿色经济方面,通过“绿色澜湄”计划等,促进次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非传统安全合作推动澜湄合作拓展深化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澜湄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澜湄地区,非传统安全表现为大规模传染病、水患与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网络赌博、电信诈骗、人口贩卖、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以及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等,具有复合联动的结构特征。如何治理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考验着“澜湄智慧”。
6年来,澜湄国家对大型传染病防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国国家卫健委、云南省卫健委的支持下,由单一从事疟疾、登革热、艾滋病、鼠疫等的防疫机构实施的澜湄流域联防联控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不断增加合作内容。6国实施了“本草惠澜湄”“澜湄健康心行动”“热带病防控行”等项目,支持传统医药发展,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中国向湄公河5国无偿提供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多批抗疫物资,举办抗疫经验交流会,派出医疗专家组,援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和方舱医院,帮助各国抗疫。截至目前,中国已向5国提供新冠疫苗超过2亿剂,其中柬埔寨约90%的疫苗为中国提供,帮助柬埔寨建立起免疫屏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水资源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通过水资源合作中心和环境合作中心两个平台,搭建了部长级会议机制。在水资源治理合作方面,聚焦防洪减灾、技术推广等方面合作,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同实施“澜湄甘泉行动计划”“澜湄兴水惠民行动”“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等务实合作项目,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开通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积极帮助下游国家应对洪旱灾害。
在环境保护方面,6国加快实施“绿色澜湄计划”,加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合作和经验共享,共促绿色和低碳转型,携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共享平台”“促进可持续生计的生态系统管理改善试点”项目顺利启动,“柬埔寨低碳示范区”“老挝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在打击跨境犯罪方面,多管齐下,取得不小成效。2011年10月,中老缅泰建立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推动四国常态化联合巡逻执法。2017年12月,澜湄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启用。自该中心成立以来,流域各国的联合执法形式日趋多元化,合作领域从联合搜救、联合扫毒发展到联合打击恐怖主义、限制非法出入境、打击拐卖人口和网络犯罪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5年,我们需要将澜湄地区打造成全球安全倡议的合作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持续深化非传统安全合作,适时拓展安全合作内容,建立澜湄地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为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