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赌场_欧洲杯外围app-投注官网

图片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智库信息 > 专家视点

郑新立:补足资本市场短板为大湾区发展插上翅膀

发布时间:2022-03-17 10:45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

  “总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领先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郑新立曾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他看来,相比其他发展模式,大湾区更能抓住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

  郑新立认为,就发展现状看,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金融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仍与三个老牌湾区存在差距。未来应充分补足短板,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优化整合大湾区资源配置,补足资本市场短板,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翅膀。

  看优势

  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领先三大湾区

  南方日报: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您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新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由于抢得先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动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对全国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应继续发挥领跑作用,成为全球疫后经济复苏的增长极。

  据初步统计,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达1.92万亿美元,跃居全球四大湾区经济的首位。未来十几年,从发展趋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领先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您做出上述预测的原因是什么?

  郑新立:之所以做出这种乐观预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腹地,既有全中国14亿人迅速成长的巨大市场,又有源源不断的人力、原材料等资源供给;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拥有5.6万平方公里土地和8600多万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规模都超过其他三个湾区,而且交通发达、网络先进、人才密集,增长潜力巨大;

  三是开放型、高水平产业体系已经形成,拥有一批在全球配置资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在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中发挥着交换媒介作用,既能瞄准国内发展所需,又能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四是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在一些重要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随着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看差距

  科技、金融、先进制造等仍存短板

  南方日报:《纲要》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作为一个新兴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老牌湾区的差距在哪里?

  郑新立:首先,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粤港澳大湾区仍逊于旧金山湾区,特别是原始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风险投资体系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链条和有效的体制机制,在吸引和集聚人才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在金融业的发展上,资本的融通能力包括全球流动性、融资便利程度、融资规模和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仍远远落后于纽约湾区,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元,金融运行和发展面临着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和打压的风险;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包括精密装备、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粤港澳大湾区又落后于东京湾区,产业链上存在着一些诸如芯片等突出的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环节;

  而在市场化程度和要素流动自由度上,粤港澳大湾区仍存在着城乡壁垒和行政区划的制约,城乡市场之间要素仍不能自由流动,严重阻碍着城乡融合发展,一个湾区存在着三种货币和不同的法制环境,就连汽车驾驶、行车方向仍存在着左右侧的严格区分,为货币流通和交通管理带来极大不便,这是其他三个湾区所没有的不利条件。

  南方日报:您刚才也提到,与其他三个老牌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方面仍存短板,这两块短板应该如何补足?

  郑新立:确实如此。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我们湾区建设和整个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导致融资成本高,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和成长。诞生于硅谷的市值上千亿、万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投资市场孵化、培育起来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补足资本市场的短板,充分利用和发展香港和深圳的资本市场,利用好上海、北京的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尽快补上资本市场短板,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翅膀。

  另外,应优化整合大湾区资源配置。湾区5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差距较大。总体上看,珠江口西岸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东岸。深圳由于土地稀缺,地价房价已经成为深圳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香港一方面高房价使普通劳动者住房极度困难,一方面仍有大量闲置土地等待开发。由于城乡市场壁垒,农村廉价的土地资源难以转换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城市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降低了湾区的整体竞争力。

  这种状况与旧金山大湾区形成了强烈反差。旧金山湾区是由200多个城市组成的,除了旧金山市、圣何塞市、奥克兰市人口较多以外,其余均为5万~10万人口的独立的小城镇。这些小城市或小城镇是随着硅谷的发展不断形成的,是城市郊区化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中心城市周边为数众多的小城镇的发展对抑制中心城区房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供了比中心城区更加优美、宁静的环境。

  看创新

  努力形成湾区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南方日报:《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如何着力?

  郑新立: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需要我们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前沿,学习借鉴其他三大湾区的经验, 统筹谋划湾区发展的布局,发挥整体合力,逐步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具体来说:

  首先,要努力形成湾区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科技创新的突破。粤港澳大湾区要想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必须在科技创新上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创新需要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产业技术上进行一系列突破,需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密切合作,需要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创新体系,亟待调动整个湾区的资源,以硅谷为榜样,进行通力合作,共创湾区创新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创新型企业。建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吸引全球创新人才,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这是硅谷的成功经验,也是华为的成功之道。要主动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当地人才和资源,利用时差,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继续工作,以提高研发效率。

  必须办好研究型大学,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广州、珠海、深圳已经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大学,正在向研究型大学前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交研究成果方面已经有了不俗的表现,但距离硅谷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还有较大差距。这两所大学都有大量华人教授,硅谷企业也有大量华人华侨人才,吸引他们回国工作和创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领域,我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美国政府正是利用这一点,竭尽全力打压、封锁中国企业,推行产业链“去中国化”和美中经济脱钩。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在打通产业链堵点上为打赢美中科技战做出贡献,为大湾区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当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组织产业联盟,实施协同攻关、协同创新。在这个问题上,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发挥“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

  南方日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由数据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席卷而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怎样的机遇?

  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粤港澳大湾区有可能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以负碳能源和数字经济为标志,通过二氧化碳资源化,把前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排放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加以利用,实现双碳目标,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智能化。

  目前,我国在通讯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粤港澳大湾区涌现了一些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强化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有希望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作出大的贡献。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集聚和释放创新发展的能量,争取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华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