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
今年现场会创新采用了“交叉调研+集中开会”的方式。前几天,多位省领导分别带队前往粤东西北以及珠三角15个地市交叉调研。会上,惠州、汕尾、清远分别作了综合汇报,来自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共16位代表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作了专题汇报,充分展示了全省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探索及成效。
因地制宜抓产业
更好实现强县富民
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更好实现强县富民。
惠州把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有力抓手,也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州市委书记刘吉表示,惠州把建设“引领区”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有力抓手,努力建设全省县镇村现代化样板。“今年以来,引领区在建项目161宗、新签约项目102宗,合计总投资约600亿元,区域内13个镇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9.6%和20.6%。”
与此同时,惠州还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做强做优大亚湾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园区,在7个县区各建设1个千亿级产业园,1—10月,“3+7”园区规上工业产值7188亿元、工业投资659亿元。
因海而兴的汕尾奋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发展海上风电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锻强海洋牧场新支柱产业,以“飞海开发”“拿海即开工”等机制,建成中广核“风渔融合”平台、引进全省首个中外合作陆基三文鱼养殖基地等标志性项目。“我们引进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19个、投资额超500亿元。”汕尾市委书记逯峰说。
此外,汕尾紧抓产业培育,释放“西承东联桥头堡”活力。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引入国企盘活资源,连片开发运营,培育发展“跳岛游”、滨海休闲运动、交农文旅商等新业态,前三季度全市社消零增速全省第二,国庆期间,全市高铁旅客到达量同比增长21.52%。
清远则通过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我们激活产业发展‘三大引擎’,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夯实‘百千万工程’产业支撑。”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说,在绿色工业方面,“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主战场首选地。累计引进项目732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广清产业园”初步形成现代家居、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
在生态农业方面,清远以“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做优“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业态。此外,“清远长隆项目”带动千亿级农文康旅产业,初步形成南部片区“清远长隆”+“北江生态”、北部片区“国家公园”+“壮瑶风情”生态文旅产业格局。前三季度,游客同比增长57%,旅游收入增长35%。
壮大县域经济
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县域振兴是关键。
“今年粤东西北县域承接珠三角制造业转移项目超过300个,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会上,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艾学峰介绍,今年以来,省发改委重点发力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制定了《*澳门皇冠赌场_欧洲杯外围app-投注官网: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意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同时,省发改委还牵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好15亿元省级财政资金和4500亩用地指标支持效能,协调指导15个县(市)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抓好新型帮扶协作,推动珠三角6市向被帮扶市累计拨付帮扶协作专项资金95.52亿元,12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今年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85亿元,共建“反向飞地”超110个。
肇庆四会市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今年入选“全国百强县”榜单。
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是其高质量发展的“秘诀”之一。在四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齐头并进,打造了“两新一电”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新能源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中国玉器之乡”,四会还做优玉器特色产业,首创“互联网+拍卖+直播”珠宝玉器销售新模式,集聚玉器从业人员近30万人,年交易额超700亿元。
“在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四会大沙市管起步区,平均每4天引进1个项目。我们将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奋力建设千亿级综合实力强县。”四会市委书记翁卓辉说。
揭阳市惠来县则瞄准绿色石化、海洋产业建好载体,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绿色石化和海洋产业两大集群完成产值217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7.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
此外,惠来县还创新政企“早餐会”等18条措施,服务保障项目选址、用地、建设到投产运营全周期,打造“来了就是惠来人、惠来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我们将加力提速做大绿色石化、海洋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惠来县委书记魏洁林说。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围绕人居环境改善这一任务“扮靓”家园、提升群众获得感,美丽圩镇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
会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介绍:以301个典型镇、65个中心镇试点为示范,推动全省圩镇人居环境、风貌品质、发展动能明显提升,打造现代化美丽圩镇。
针对风貌问题,广东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技术指引”的风貌设计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岭南味、乡土气、时尚感、未来范”的个性化场景,示范主街、美丽河道等串珠成链,成为圩镇亮丽的风景线,让群众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各方力量也拧成一股绳,广东深入推进建筑业企业助力,形成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多方共赢格局。
多措并举下,各地焕然一新。
位于广东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梅州市平远县在破解省际边界农房风貌问题上,探索了新模式。
会上,平远县委书记周小勇结合实践做了介绍,在实践中,平远制定农村客家风格建筑指引等文件,细化基底面积、色彩等风貌管控要素,结合红色、古色文化塑造农房特色风貌,做到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另外,构建“政企合作、借势赋能”的联建共创机制,以“公益+微利”的模式推动“三线六镇”环境提质提标。“平远县正逐步打造出省际边界农房风貌展示窗口。”周小勇说。
江门开平市则依托风貌提升,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分享了相关经验,他说,开平尊重镇村建筑肌理,充分发挥艺术砌砖、灰塑等本土工艺和本地工匠作用,提升乡村颜值,已推动“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144个自然村品质提升。同时,编制“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成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大联盟,打造产业生态圈。
今年1—10月,开平市农文旅市场主体、旅馆酒店经营主体、餐饮经营主体均实现较好增长。“接下来,开平将继续策划新线路、推出新产品、培育新业态,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余中华说。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是提升县镇村承载力的重要举措。
“振兴县域高中,舞好县域教育龙头。”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林如鹏介绍,广东大力推进县中提升计划并加大经费投入,近两年安排资金2.24亿元支持县中发展,初见成效。县中办学条件改善,56人以上大班额清零,教师和生源流失得到遏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办好乡镇中小学留住生源,对县域发展至关重要。林如鹏介绍,全省因地制宜整合小散弱学校501所,新增公办学位53.3万个。省统筹安排资金支持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三所学校”,重点发挥其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创建6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构建“城区学校+‘三所学校’+乡村学校”模式,探索共同体内人财物“无障碍”调配,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在医疗方面,我省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利群介绍,广东全省市域内、县域内住院率分别保持在95%、85%左右,基本实现医疗卫生“县强、镇活、村稳”。
目前,广东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强县级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县综合医院国家基本标准、推荐标准符合率分别达100%、96%,排名全国第一。
此外,广东还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组织省、市高水平医院,采取“组团式”“结对子”“紧密型”“一对一”等方式,实现县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帮扶;组织10家省部属高水平医院联合21家地市医院,推动重点专科下沉县域;通过城市医联体、柔性帮扶等下沉县域医师达1.2万人次。
如今在茂名高州市,公共服务提质带来的获得感正在显现。
“高水平教育医疗服务是县域群众的所急所盼。我们将全力办好教育、建强医院,以公共服务新提升,让进城群众能落户、生活好。”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表示,在办好教育方面,两年来城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2所、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优质学位2万个。在建强医院方面,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引才留才机制和结对帮扶模式。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省县级领先,县域内住院率96.7%、全省第一。
教育医疗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县城吸引力,两年多来,高州市县城新增进城农村人口7万,城镇化率提升5.08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正为缩小城乡差距打通堵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盘活土地资源的关键一招,“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这项工作全面起势。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介绍了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小田变大田”成效显现,整治后田成方、渠相连,整治区域基本解决撂荒问题。比如,从化万亩良田项目新增耕地约1000亩,流转土地约7000亩,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年收入均增加15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约25%。
“实践证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激活乡村产业用地要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胡建斌表示,力争到2027年,涉及500个乡镇(街道)、覆盖5000个村(社区),形成长效稳定的整治实施模式。
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深入推进综改试点,87条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显现。
深圳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连续四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同时,纵深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另外,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
在佛山南海区,当地每年集成式推进数十项重点改革任务。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介绍,南海区把土地及城市改革作为关键抓手,推动城乡各类空间合理分区、连片集聚,其中首推“三券”制度,以“地券”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通过“房券”进行实物补偿,用“绿券”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目前,南海连续两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招商引资突破千亿。
同时,南海区创新开展股权投资、派驻职业经理人,推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目前,南海拥有‘亿元村居’46个,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近600亿元。
新型帮扶开花结果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百千万工程”的推进需要广泛参与,凝聚合力。近两年来,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新型帮扶协作开花结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
广州扛起省会城市担当,扎实开展横向帮扶工作,对口帮扶梅州、湛江、清远、肇庆,帮扶协作的县、镇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67个“反向飞地”的落地,则让企业以“协作地区成本”拥有“大湾区服务”、共享大湾区及海外市场。
在“百千万工程”考评中,共有6个广州帮扶的县市区获评优秀,另有广梅、广清产业园在省产业园区考核中获评优秀。
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要突出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均衡性。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南方医科大学专家的足迹从韶关仁化、梅州五华逐步扩展至韶关曲江、清远英德、茂名高州、江门鹤山等地。
该校党委书记张玉润介绍,通过构建“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县域共同体”帮扶协作机制,推动9所附属医院与县域医院合作共建,着力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标杆。同时,南方医科大学将县域医疗人才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培训医护人员9800余人次,选派53名专家扎根临床一线带教。“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打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张玉润说。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地跨广州、惠州2市4县(区),承担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等四大战略定位,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开展规划工作。
“坚持以世界标准、开放视野,高水平规划设计,精心塑造‘山水与城乡交融,传统与未来共振’的岭南特色景观风貌。”该院副院长吕晓蓓介绍,要让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成为代表中国、媲美欧美、令人向往的胜地,成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齐心协力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绘制在岭南大地上。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离不开企业市场主体的深度参与。
“我们立足地方所需、央企所能,助力清远、揭阳、阳江3个市14个乡镇建设,实施助力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金额6.5亿元。”中交四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惠明表示,聚焦“点上出新品”,打造邦山村龙江山地公园等一批品质工程;聚焦“线上出新彩”,完成了上百公里的道路提升和河道整治修复;聚焦“面上出新貌”,实施的清远龙塘镇美丽圩镇、惠来隆江新城美食街更加宜居宜游。
他表示,以建筑全产业链优势上下联动激发产业活力,充分发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市场化导入投资项目为当地发展注入动能,“一镇一策、一村一案”推动典型镇村建设提质增效。